最新动态
Information & News

进化所双聘教师郑小东教授《长蛸生物学》正式出版

发布时间:2024-06-19浏览次数:14

 

  

 

头足类是中国海洋渔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类群。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需求量和国内人均消费量的提升,存在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导致采捕力度加大,资源量锐减。规模化养殖和增殖放流成为资源修复的必经之路。近十几年来,中国头足类养殖和增殖放流工作稳步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但是,仍有许多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尚未解决,制约着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中华蛸浮游幼体的培育、长蛸及短蛸幼体的互残现象、乌贼养殖小型化等等。

积极做好蛸类种质资源保护,建立相应的养殖技术和模式,培育适合海洋牧场大水面增养殖、深水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等养殖模式的水产新品种,可以为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提供技术支撑和良种保障。


  

采集的部分长腿蛸群物种。a. 长蛸茎化腕;b. 蓝蛸;c. 长蛸;d. 南海蛸(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提供);e. 丽蛸;f. 红蛸(台湾台中自然博物馆提供);gk. 未定种

 

 

2008 年以来,郑小东教授团队以长蛸群体遗传多样性为开端,相继开展了基础生物学、繁殖生物学、养殖生物学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诸多可喜成果。《长蛸生物学》(郑小东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一书是对这些成果的归纳与总结,旨在构建长蛸生物学理论体系,为以长蛸为代表的蛸类绿色生态养殖、种质资源养护、生物资源的生态型修复及育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案例。

全书通过对长蛸分类鉴定、形态学特征、生态与捕食行为、胁迫与免疫应激、交配模式、精卵发生、胚胎发育、染色体核型与带型、遗传多样性、系统发生等基础研究进行了总结,全面构建了长蛸繁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科学理论体系,奠定了规模化种质保育和资源养护基础;通过对长蛸全生活史养殖过程中的亲体暂养促熟、孵化与幼体培育、营养与饵料投喂、补偿生长、养成与越冬、病害与防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解决长蛸增养殖中存在的扩繁技术不成熟和产业化滞后等问题;针对资源的无序开发和资源衰退等问题,总结并构建了原种保育、放流与修复评估关键技术,为种质养护提供技术保障,最终实现人工育苗-生态养护-资源评估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