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Information & News

进化所原生动物学团队发表DNA N6-甲基腺嘌呤(6mA)参与调控包囊形成的成果

发布时间:2024-03-20浏览次数:118


2024312日,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原生动物学团队在著名生物学期刊Genome Research发表研究成果“Dynamic DNA N6-adenine methylation (6mA) governs the encystment process, showcased in the unicellular eukaryote Pseudocohnilembus persalinus。该论文以可诱导形成包囊的盾纤类纤毛虫Pseudocohnilembus persalinus(水滴伪康纤虫)为材料,探究了DNA N6-腺嘌呤甲基化(6mA)在真核生物营养体和包囊两种状态间的动态变化,并揭示了6mA在包囊形成过程中调节基因表达的潜在作用机制。

形成休眠包囊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生存策略,涉及复杂且高度调控的生理和生化变化。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包囊的形态和结构变化上,但调控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近期研究表明,DNA N6-甲基腺嘌呤(6mA)可在外部环境刺激下产生动态变化,并参与下游的压力应激响应。因此,该研究以6mA为切入点,研究了其调控包囊形成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通过饥饿诱导水滴伪康纤虫的营养体形成包囊,对营养体和包囊分别进行免疫荧光染色、DNA点杂交以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发现包囊中的6mA水平较营养体显著降低(图1)。

1. 包囊中的6mA水平低于营养体。(A)显微照片。(B6mA免疫荧光染色。(C6mA点杂交。(D6mA小分子质谱。


随后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SMRT)绘制了单碱基分辨率的6mA图谱,发现水滴伪康纤虫中的6mA修饰主要位于ApT基序中,符合单细胞真核生物6mA的普遍特征。分析显示,包囊中6mA的整体水平降低,并出现了分布模式的明显变化:营养体中大量的对称6mA转化为包囊中的非对称6mA(图2)。进一步分析表明,6mA与转录水平呈现正相关,包囊中存在大量6mA水平和转录水平共同下调的基因,且这些基因参与纤毛形成、核糖体代谢、细胞周期调控等包囊形成的关键事件。因此,6mA可能作为转录活跃的标记,通过其水平和模式的动态变化,参与调控包囊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图2)。

2. 单分子实时测序和转录组测序结果揭示6mA含量和模式的变化以及6mA参与转录调控。(A)包囊的6mA含量降低。(B6mA由营养体的对称模式变为包囊的非对称。(C)包囊非对称分布6mA位点主要来自于营养体中的对称分布6mA。(D)营养体与包囊中含6mA的基因转录水平更高。(E)共下调基因参与多个包囊形成相关通路。


该研究还鉴定了水滴伪康纤虫中主要的6mA甲基转移酶PpAMT1,发现PpAMT1的表达水平在包囊中显著降低。更为重要的是,通过RNA干扰手段敲降PpAMT1后,细胞形成包囊的速度明显加快,进一步证明了6mA参与调控水滴伪康纤虫包囊的形成(图3)。

3. 6mA甲基转移酶敲降加速了包囊形成。(APpAMT1敲降和表型统计的工作流程。(BPpAMT1敲降后水滴伪康纤虫形成包囊的进程加快。


基于以上结果,该研究提出了一个由6mA作为分子开关调控包囊的模型:当营养体受到外界环境压力后,维持性6mA甲基化的减弱和潜在的主动去甲基化导致6mA水平下降,以及对称6mA向非对称6mA转化,并使得部分包囊关键基因表达被沉默,最终促进包囊形成;而当包囊接触到适宜的环境条件后,维持性和从头甲基化的增强导致6mA水平和对称模式恢复,部分关键基因表达被启动,最终细胞脱包囊(图4)。该研究对水滴伪康纤虫营养体和包囊的全基因组6mA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揭示了6mA在环境压力下参与基因调控的潜在功能,为从6mA修饰的角度理解真核生物对环境信号的响应提供了重要信息。

4. 6mA调控的成包囊-脱包囊循环模型


进化所博士后刘永强博士、博士研究生牛俊骅和叶飞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高珊教授为文章的通讯作者。日本庆应大学Therese Solberg博士、进化所毕业生卢博荣博士、山东大学王春荻副研究员以及瑞士伯尔尼大学Mariusz Nowacki教授对本文亦有重要贡献。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世界顶级科学研究中心计划等项目经费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genome.cshlp.org/content/early/2024/03/12/gr.27879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