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中来,到教育中去
“自从1992年步入小学开始,我就不知不觉成为了教育的受益者。”高凤时刻感念教育带给她的成长,她从村里的小学读到镇上的初中,再到县城最好的高中;2003年考入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毕业后获得保研资格,继续在海大读研究生,两年后顺利转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并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赴美国进行了两年的联合培养。这一路走来,高凤在一批批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优秀老师带领下,矢志不渝,刻苦勤奋,努力攀登学术高峰。并于2014年博士毕业后选择留校工作,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除了班级工作和课堂教学,高凤作为指导教师共指导本科生SRDP项目5项,本科生毕业论文10余项,累计指导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4名。在此过程中,高凤始终秉承团队“精品培养”的育人方案,努力提升学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慎思明辨”的能力。经过长期的培训和锤炼,每个毕业生都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科研工作者。目前已毕业的三名博士均就职于国内知名高校,并获得了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中国动物学会长隆奖—启航奖等。在读研究生中,多人次获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称号等。其中6位博士研究生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分别赴美国、瑞士、意大利、法国、荷兰等进行联合培养。
高凤(前排)与本科班学生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高凤深深认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她坚守三尺讲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树立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怀、提高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攀科研高峰,展巾帼力量
高凤(右二)指导学生实验
2007年,高凤怀着对微观分子生物学的兴趣、对宋微波院士的敬仰、对实验室良好氛围的喜爱最终选择了在原生动物学研究室深耕下去。高凤一直坚定信念,钻研学术,主持了多项科研项目并且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研究纤毛虫对于水产行业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高凤在一次学生采访中这样说道。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许多栖生或寄生的纤毛虫种类都会造成虾蟹、鱼和贝类的病害,对这些种类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害问题。此外,纤毛虫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作为水体环境指示物种或用于处理污水等。正是由于自身的兴趣和这些实际的意义和价值,高凤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作为现代职业女性,高凤不仅依靠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能力兼顾好事业和家庭,还在科研之路上勇攀高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高凤在纤毛虫原生动物领域深耕十余年,近年来围绕纤毛虫原生动物的系统发育与基因进化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计划、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等。先后在纤毛虫遗传信息库构建、系统演化、模式动物大小核基因重组与机制研究、海洋类群模式体系建立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核心成果以通讯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Trends in Genetics、Cell Reports、中国科学、mBio等领域权威刊物上。
依靠这些学术成果,高凤获教育部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2019,第二完成人)、青岛市自然科学成果一等奖(2022,第4完成人),中国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奖(2022)、青岛市巾帼科研之星(2023)、中国海洋大学“天泰优秀人才一等奖”、“五四青年奖”等荣誉称号。此外,她还担任《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期刊的副主编(2022-今)、《Genes》期刊编委(2022-今),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或特邀报告。
高凤作为一名女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矢志科技报国,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积极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巾帼力量、巾帼担当、巾帼作为。她所体现出来的韧性、耐心与不畏艰难的挑战精神与奋斗精神,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学子,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厚植爱国情怀,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
高凤(前排右二)与研究生
总书记重要回信学习心得
高凤
我从一名海大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现在成长为一名青年教师,二十多年来见证了海大的不断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百年校庆之际的回信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学校发展的肯定,更充分体现了对海洋科技和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这为我们的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也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肩负的使命与担当。海洋生物科学作为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肩负着基础研究攻坚克难的重任。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集聚力量进行高水平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用“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不断取得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为海洋科技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动力。同时,我也将以此为契机,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中不懈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敢于创新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贡献力量。